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四周年綜合效益顯著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來,原南水北調辦、水利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堅持“三先三后”原則,以問題為導向,完善體制機制,強化運行管理,推動運行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全力保障工程安全運行,全面提升工程綜合效益。至2018年12月12日,累計調水222億立方米,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供水量持續快速增加。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191億立方米,不間斷供水1461天,累計向京津冀豫四?。ㄊ校┕┧?79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累計向山東供水31億立方米。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到輸水100億立方米,歷時近3年時間;從100億立方米到200億立方米,僅用了一年的時間。 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北京市形成一縱一環輸水大動脈,南水占主城區的自來水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5億立方米,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到1.2。天津市構建了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灤相互連接、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城市供水體系,14個區居民喝上南水,已成為天津供水的“生命線”。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100%為南水。中線一期工程與廊涿、保滄、石津、邢清四條大型輸水干渠構建起河北省京津以南可靠的供水網絡體系,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滄州達到了100%。 南水北調山東干線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構成了山東省“T”字形調水大水網,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和本地水的聯合調度與優化配置。南水北調江蘇境內工程在歷年防汛排澇、應急抗旱中發揮了關鍵作用,50個區縣共45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得到提高,有效提升了江蘇省水資源保證水平。 水質全面達標。監測結果顯示,通水以來,中線水源區水質總體向好,丹江口水庫水質為Ⅱ類,中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Ⅱ類或優于Ⅱ類。其中I類水質斷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提升至2017-2018年80%左右;東線工程輸水水質一直保持在Ⅲ類。優質的南水顯著改善了沿線群眾的飲水質量,特別是河北省黑龍港地區500多萬群眾告別高氟水、苦咸水,提升了生活質量,解決了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飲水安全問題,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為增加。 有力支撐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工程沿線供水保證程度大幅提升,南水已成為京津冀豫魯地區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黃淮海平原地區超過1億人直接受益。中線工程總受益人口5300余萬人。東線工程總受益人口6600余萬人,其中山東膠東半島實現南水全覆蓋。 漢江中下游四項治理工程效益持續發揮。興隆樞紐抬高蓄水位,為300余萬畝農田提供了穩定的灌溉水源,水電站累計發電約11億千瓦時;引江濟漢工程累計向漢江下游補水約142億立方米。 修復區域生態環境。工程通水以來,通過限制地下水開采、直接補水、置換擠占的環境用水等措施,有效遏制了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北京、天津等6省市累計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5.23億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位明顯回升。至2018年5月底,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回升了0.91米;天津市地下水位38%有所上升,54%基本保持穩定;河北省深層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米轉為上升0.52米;河南省受水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95米。山東省南水北調受水區2017年共完成地下水壓采量8061萬立方米,受水區地下水位2018初較2017年同期回升0.26米。截至2017年底,江蘇省累計完成封井3492眼,壓采地下水1.76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位上升區和穩定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8.6%。 生態補水效益逐步顯現。中線一期工程連續兩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向受水區30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已累計補水8.65億立方米,生態效益顯著,河湖水量明顯增加、水質明顯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區4個河道監測斷面水質由補水前的Ⅲ類~Ⅳ類改善到Ⅱ類~Ⅲ類。河北省白洋淀監測斷面入淀水質由補水前的劣Ⅴ類提升為Ⅱ類。河南省鄭州市補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安陽市安陽河、湯河水質由補水前的Ⅳ類、Ⅴ類水質提升為Ⅲ類水,得到中央環保督察組的肯定和認可。 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穩步實施。自2018年9月始,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試點河段實施補水,至今累計補水4.7億立方米,三條河補水水頭均已到達試點河段終點,累計形成水面約40平方公里,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重現生機。根據119眼地下水監測井動態監測,與補水前相比,監測井水位呈上升趨勢的占45%,穩定的占8%。滹沱河兩岸群眾對于滹沱河時隔20年再次形成大面積水面十分興奮,經常在岸邊觀水、嬉戲,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幅提升。 東中線一期工程運管水平提升。水質保護嚴格,水源區和沿線重要區域分別設置17個和7個國控監測斷面,每月指導開展水質監測,研判水質情況,發布權威水質信息。東線工程設置9個人工監測斷面和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中線工程建成“1個中心、4個實驗室、13個自動監測站、30個固定監測斷面”的常規指標監測網絡。中線輸水線路全部與沿線河流立交,不與地表水發生水體交換,周圍的地表水基本不會對總干渠水質造成污染。工程管理范圍內,總干渠兩側布設電子圍欄,并安排人工巡查。編制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建設10個水污染應急物資庫,進行了多次大型應急演練。 東中線一期工程按照“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打造安全放心的一流水利工程,開展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在人員行為規范、生產環境達標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全員查問題等多方面發力,持續完善運行管理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安全崗位責任清單、設備設施缺陷清單、安全問題清單及應急管理行為清單,明確責任,限時整改,提高了運行管理水平。 中線工程不斷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通過水情數據自動監測與預警,全部閘站遠程控制,實現輸水調度自動化;依托視頻、智能安防系統,無死角安全監控,實現安全管理立體化;建立自動監測與人工重點監測、渠內水質與渠外水源保護相結合的保障體系,實現水質保護系統化;構建系統完備可借鑒的標準制度體系,實現運行管理規范化。 目前,中線工程進入冰期輸水,已抬高渠道運行水位,并適當減少輸水流量,保持較低流速。沿線配備一定數量的撈冰設施,并設置了排冰閘,緊急時可以排出流冰到渠外;閘門安裝有熱融冰裝置,可加熱門槽,保障冬季閘門順利啟閉;渠道中的一些部位還設置水流擾動裝置,通過不斷擾動水流避免結冰。石家莊以北實施聯調聯防聯控,適時發出指令,保持水流平穩,確保了工程安全平穩運行。 背景故事: 沈君振:吃上好水就是過上了好日子 90歲的沈君振離休前是河南省平頂山市石龍區法院副院長。4年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沒有通水前,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喝上南水北調水這輩子就無憾了”。中線工程通水后,家里通了自來水,現在老人每天用南水泡茶喝,精神矍爍。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多吃幾年好水”。 九十年代后期,私營煤礦一擁而上,石龍區地下水遭到嚴重破壞。2010年,全區干旱,深水井打到了600米才見到水。水質不好,白色的衣服洗一次就變黃了。經檢測說是水里釩氣重。用這水澆地,莊稼都活不成。 因為資源性缺水,年輕時的沈君振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到離家二三里地的河溝邊一個水井里挑水。石龍區不大,但家家戶戶挑水卻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附近鄰縣就有人到石龍區做起了水的生意,用拖拉機拉著水桶沿街叫賣。 現在有了南水北調水,自來水龍頭里隨時打開就有甘甜的水流出來,家里裝上了馬桶、太陽能熱水器,再也不用為水而發愁。沈君振怎能不高興?“還是共產黨好,國家修建了南水北調這么偉大的工程,真正解決了我們幾十年都解決不了的吃水問題。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身邊最大的變化了?!崩先饲昂髮Ρ?,發出感慨。 喝南水 河北鋼廠解“渴” “可以說,因為有了南水,我們這9家鋼廠才得以在這里合并重組,生產才能順利進行?!睋颖庇姥筇劁摷瘓F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青介紹。 河北永洋特鋼產業園地處邯鄲市永年區與武安市交界處,這里位于地下水超采區邊緣,地下水嚴禁取用,而緊臨的洺河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河流特點,使得企業原來生產全靠地下水。張青說,如今,河北省人大又通過了地下水保護條例,限制地下水開采是大趨勢,考慮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關停了地下水開采的7口井,申請鋪設了一條專用供水管線,以南水作為生產水源。 工廠今年5月1日用上的南水,該公司動力廠廠長薛愛民表示,“南水水質好、硬度低,不用添加過多藥劑,處理環節比原來簡化,處理成本一噸比原來要低一塊錢,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南水的保證率又高,我們用著更放心。南水切切實實解決了我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燃眉之急?!?/p> “南水不但助力邯鄲實現了鋼鐵企業退城搬遷,也助我們形成了如今的河北永洋特鋼集團??梢哉f,沒有南水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睆埱嗾f。 |
- 上一篇: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
- 下一篇: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同共治成果佳